中文版 | English | DEUTSCH
平台师资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平台师资 >> 内聘教师 >> 正文
内聘教师

石铁矛

发布时间:2019-11-28 | 点击次数:


14CDA

石铁矛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国务院特贴获得者

辽宁省优秀专家

沈阳市咨询委员、沈阳市参事

辽宁省学科带头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一、学习经历

1996.9-2000.6,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景观生态学,导师:肖笃宁;

1982.9-1984.7,南京工学院,进修,建筑系,指导教师:吴明伟;

1979.9-1982.6,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士,工业与民用建筑。

二、工作简历

2019.1-至今,沈阳建筑大学,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

2014.6-至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3-2018.8,沈阳建筑大学,校长办公室,校长

2006.1-至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组,兼任博士生导师

1998.1-至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三、访问与进修

曾出访美国、德国、日本、匈牙利、俄罗斯、韩国、罗马尼亚等参加国际会议、国际合作与讲学等;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

四、个人兼职

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生联合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

五、获奖情况

沈阳市居住景观特生态征与绿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4

城镇生态风险预警与安全格局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3

辽宁地区农村低碳节能住宅建造技术研究,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14

寒地城镇低碳规划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7

辽宁城乡建筑低碳节能技术优化集成体系与示范,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15

城乡滨水景观规划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8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城市用地生态布局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2008

遗产管理与古城保护,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6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镇化生态风险预警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012

营口市北部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概念规划设计,辽宁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辽宁省住建厅,2018

大石桥市虎庄镇总体规划(2017-2030),辽宁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辽宁省住建厅,2018

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乡总体规划,辽宁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辽宁省住建厅,2009

城市滨水生态建设规划研究,辽宁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辽宁省住建厅,2009

六、主要研究课题

1.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城市

景观生态学

绿色建筑


2.主要研究内容

1)城镇群空间动态监测

以城镇群动态监测和空间规划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为目标,研究了城镇群空间监测与建设容量提取关键技术;基于老工业基地更新碳信息监测的辽中城镇群的空间规划调控技术;基于污染空间监测与更新利用的长株潭城镇群空间规划调控技术;基于生态-气候调控的关中城镇群空间规划管控技术。形成了集成技术,从城镇空间监测、低碳规划布局、污染空间更新利用、生态气候调控入手,将研究成果在不同特征的典型城镇群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为我国城镇群空间布局 、功能重构、生态修复和低碳规划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2)基于绿地滞蓄效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城市绿地是雨水滞蓄的主要自然载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城市绿地规划较多关注释氧固碳等生态功能,对绿地雨水滞蓄效能的评估与规划研究相对不足。以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绿地滞蓄效能为目标,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植被滞蓄效能的影响机制构建城市绿地滞蓄容量评估模型;模拟多情景预案下的城市绿地滞蓄与雨洪管控效应。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管控平台,从多尺度优化城市绿地格局,形成单元-网络-格局为一体的滞蓄体系。

3)城市低碳空间布局

城市中的大量建筑与绿地、土壤等构成了城市人工与自然复合碳汇系统。将城市规划与景观生态学、流体力学相结合,揭示绿地释氧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界定城市风环境下的绿地释氧效应场,构建静态定量分析和动态模拟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技术,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提出不同尺度下的绿地空间布局模式和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方法。同时城市建筑由于自身混凝土的碳化,持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具有固碳功能。从城市建筑固碳空间的角度,构建城市建筑碳汇容量空间数据库,揭示城市建筑碳汇容量空间分布规律,阐明城市碳循环生态过程中空间格局变化对建筑固碳效应的影响机制,提出完整城市碳汇空间调控方案,构建基于生态功能的城市复合碳汇系统,形成低碳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4)寒地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它不需要主动加热,基本上是依靠被动收集来的热量来使房屋本身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使用太阳、人体、家电及热回收装置等带来的热能,不需要主动热源的供给。

主要示范项目:

中德节能示范中心工程——辽宁省第一个自主设计建造的三星级绿色建筑

沈阳建筑大学校史馆——首例“三明治”防火节能墙体

宽甸县虎山镇南岭外村便民服务中心——村镇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

沈阳市辽中区刘二堡镇乡村驿站——沈阳市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农房示范项目

漠河县北极村极光之屋——国内首例超低能耗集装箱建筑

雄安征迁安置工作指挥办公室多功能厅——雄安首栋装配式近零能耗科技示范建筑

七、主要论文及著作

1.主要论文:

(1)Chang Gao, Tiemao Shi*, Dapeng Liu, Yuan Zhou12, Linqi Song. The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Benefits of Urban Parks’ Vegetation in Shenyang by adopting GIS with RS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2011 :527-531.

(2)Fengming Xi, Hong S. He, Keith C. Clarke, Yuanman Hu, Xiaoqing Wu, Miao Liu,Tiemao Shi, Yong Geng, Chang Gao.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prawl on farmland in Northeast China—Evaluating a new strategy for rural development[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12 , 104 (1) :34-46.

(3)ZHOU Yuan, SHI Tiemao*, HU Yuanman, GAO Chang, LIU Miao, FU Shilei, WANG Shizhe,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and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 A Case Study of Liaoyang City, Northeast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 , 21 (4) :465.

(4)Jiang Y; Shi T*; Gu X. Healthy urban streams: The ecological continuity study of the Suzhou creek corridor in Shanghai[J]. Cities,2016.59(11): 80-94

(5)Fengming Xi, Steven J. Davis, Philippe Ciais, Douglas Crawford-Brown, Dabo Guan, Claus Pade, Tiemao Shi, Mark Syddall, Jie Lv, Lanzhu Ji, Longfei Bing, Jiaoyue Wang, Wei Wei, Keun-Hyeok Yang, Björn Lagerblad, Isabel Galan, Carmen Andrade, Ying Zhang & Zhu Liu.Substantial global carbon uptake by cement carbonation[J]Nature Geoscience 2016,9:880–883

(6)姜允芳,石铁矛,赵淑红. 英国区域绿色空间控制管理的发展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539679-89

(7)周媛,石铁矛,胡远满,刘淼.基于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 2014,38(5)83-89.

(8)李信仕,王诗哲,石铁矛,师卫华,蔡文婷.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策略——以沈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 19 (3) :140-142+146.

(9)石铁矛,李绥.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镇化生态风险预警研究*——以南充市为例[J].城市规划, 2012 , 36 (2) :51-57.

(10)姜允芳,Eckart Lange,石铁矛,李莉.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发展战略——英国等国的经验[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1) :13-20.

(11)刘畅,石铁矛, 赤崎弘平. 日本城市绿地政策发展的回顾及现行控制性绿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08,(2):70—77.

(12)石铁矛,唐密,李殿生. 特殊地形条件下城市边缘区居住小区建设探讨——以本溪市新立屯小区规划方案为例,规划师,20064.

2.主要著作:

(1)《城市绿地生态过程与规划设计》,石铁矛;高畅;周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 月出版,ISBN 978-7-112-19014-0/ (28277)

(2)《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与应用》,石铁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3月出版,ISBN 987-7-112-19012-6

(3)《城乡滨水景观生态规划控制技术及应用》,石铁矛主编,辽宁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7月出版,ISBN978-7-5381-9842-3

(4)《约翰·波特曼》,石铁矛;李志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月出版,ISBN: 9787112055128

八、近期科研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典型城镇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2016,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动态释氧效应场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研究,2012-2015,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建筑碳汇容量的城市低碳空间布局优化,2016-2019,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滞蓄效能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2019-2022,主持

住建部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城市用地生态布局研究,2005-2011,主持